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稀盐酸吖”创作的《大唐顺宗和萧妃》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那僧人说,三位俱是贵人,定能长命百岁,只是祸福各有不同。萧静言认真了,问:“可有办法消灾?”那僧人仔细端详了萧静言的面相,合十言道:“老衲请为姑娘问姻缘。”韦妃噗嗤地笑出来,“偏姑姑求长生,也要问起姻缘来了。”这个倒有趣,母亲说给她找夫婿,现在都没影儿呢...

大唐顺宗和萧妃

大唐顺宗和萧妃 免费试读

逛完西市,李谊说想去龙兴寺上香,为陛下祈福。

西市往北过布政坊就是龙兴寺。

在龙兴寺的僧人声声经诵声中,三人祈愿:大唐皇帝陛下健康长寿。

三人拜完,萧静言拉着韦妃去求健康灵签。那僧人说,三位俱是贵人,定能长命百岁,只是祸福各有不同。

萧静言认真了,问:“可有办法消灾?”

那僧人仔细端详了萧静言的面相,合十言道:“老衲请为姑娘问姻缘。”

韦妃噗嗤地笑出来,“偏姑姑求长生,也要问起姻缘来了。”

这个倒有趣,母亲说给她找夫婿,现在都没影儿呢。而且,依母亲的性子,她肯定在最后时刻才告诉她,白白浪费了了解对方、彼此沟通的机会。倒不如,现在问问,兴许还能如自己的愿。

后来,那僧人先是讲了一堆佛门中语,然后说:“施主所遇并非孽缘,只是福祸有变,福来祸倚,难得两全。”

“那如何消灾?”

那僧人再双手合十,言道:“入我佛门。”

萧静言听了,恼了起来:“你这老僧,莫不是诳我?想来你这龙兴寺,骗了多少俗人为僧为尼?”

这话说得好不轻巧!

李谊拦住她,“说得好不好只在于信与不信,姑姑不信,又何必当真呢?”李谊又向那僧人回了句“多有叨扰”,遂告辞而去。

韦妃倒是笑得合不拢嘴,“姑姑若是成佛,郜国长公主也不必置办嫁妆了。”

萧静言知道是被人耍了,韦妃还这么笑她,心里更气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只能拿李谊撒气:“都是你,好好的,来这儿做什么?”

李谊被耍性子,无语道:“是你自己要去求签的。”

“哎呀烦死了,”萧静言被整得没有了兴致,“我们还是回去吧。”

大历十三年的二月,在未来迷茫的婚姻中,在不可预知的祸福里,萧静言彻夜未眠。若是真的躲不过,她就只能是孤家寡人了吗?

在烟花下扬州的三月,萧复回朝,官拜尚书郎。萧家子侄也在这一年,差不多齐聚长安。这一年三月廿九,迎来了郜国长公主四十岁的生辰宴。

郜国长公主府,几乎所有王亲贵胄都来了,陛下还赐了很多大礼。年少时,母亲跟着肃宗皇帝颠沛流离,陛下也在外忙着平定四方。因为杨家的倒台,母亲被迫和驸马裴徽离婚,后来又嫁与父亲,然而父亲早早离世,只剩得她孤零半生。

幸而早年的颠沛流离让陛下格外地注重亲情,身为当今皇帝的妹妹,她当然有这样盛大的排场。

李谊、韦妃和唐安郡主也来了。

大人们的宴会从来不属于他们。

唐安郡主总能带来关于李诵和郑瑛的新消息——八月,郑瑛即将以侧妃之礼嫁宣王。

好事总是齐聚在八月不是吗。

“可是,为什么是侧妃?”萧静言问道。

唐安一脸震惊:“姑姑竟然不知道吗?”然后她又望向韦妃同样不知情的表情,忽然发现自己是知道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我肯定要卖卖关子了。”

“不对,”唐安郡主想起了李谊,“二皇兄肯定知道。”

然后众人一致望向正在隔壁桌吃酒的李谊。

李谊被拉来聊八卦,那肯定是不爽的,谁成天跟她们女儿家似的。于是赶紧转移话题:“韦妃,刚刚我见你们家九郎来了,你不去看看吗?”

“九郎在哪儿?”要论热烈,最积极的还是唐安郡主。

“好像就在西院吧……”

说完,唐安郡主便飞走了。

一个瓜没消停,好像又来了一个。萧静言赶紧问:“唐安和韦家郎君是何时的事儿?”

韦妃自我检讨:“这个,本来是要告诉姑姑的,只是总忘了……就是去年王府婚礼上,也许两个人就看对眼儿了。”

“都这么久了……你们竟然没一个人告诉我!”

李谊见状,赶紧走开了。

何其孤零。

这时候,萧位来找她。说萧家众兄弟姊妹许久未见,让他出去见见。哦,对了,还有他们的异父兄弟裴液。

受杨家牵连,这位裴液哥哥未曾授得一官半职,往年并不在长安,今年母亲生辰,格外想他,于是便让他回了。

萧静言被叫走,韦妃也怪无聊的,刚吃过膳食,于是就在庭院人少的地方四处走走,消消食。

临近四月的郜国公主府邸已是繁花开尽。所幸太阳不大,韦妃走到廊桥上,观赏起了鱼儿。

“可怜的鱼儿,今日人人酒足饭饱,谁管你们?”

正闲时,目光瞥见走廊尽头,一个男子身影,鬼鬼祟祟进了内院。韦妃好奇,跟过去看看。

竟是萧静言四叔萧鼎。

正疑惑他来这儿做什么,却被来寻她的李谊拽住。

韦妃吓了一跳。李谊示意她不要出声,从走廊另一边拐了回去。

“好奇心有时候是会害死人的。”李谊说。

“萧鼎有猫腻。”韦妃如是说。

“什么猫腻?”李谊就烦她这样的刨根究底,“难道你想说,他们家出了一个未来储君的王妃,要密谋造反?”

韦妃又惊又诧,“你是说,他们看中的人,是姑姑?”

李谊不答,已是默认。

“那你们刚才为什么不告诉姑姑?”韦妃不解。

“我说过你的好奇心没有任何好处,”李谊冷脸拒绝了她的问题,“还有,以后不要乱跑,做好你份内的事。”

韦妃不觉得这只是好奇心的问题。萧鼎此行目的肯定不单纯,事关郜国公主府,这也就罢了,为什么姑姑的婚事也向她瞒着。不仅是对萧静言瞒着,李谊也有事情在瞒着她。只是,她猜不透。

唐安郡主回来了。她问:“人都去哪儿了?怎么一会儿的功夫就都不见了?”

李谊已经去陪众亲王吃酒去了,萧静言应是回不来了。韦妃道:“我一个人出去走走。”

韦妃问唐安:“姑姑的事,你们为何不对她说?”

唐安郡主啃着糕点,一听,肯定是二皇兄告诉她的,连忙说道:“我就说二皇兄肯定知道。我也没有不说啊,是他把我支走的。现在二皇嫂不也知道了?”

“为何这样大的事,长公主不亲自向姑姑讲明?”

“郜国姑祖母嘛,”唐安郡主看上去很了解她的样子,“皇兄要纳郑姐姐为妃,她肯定不高兴,也许她心里一合计,就不想把姑姑嫁过来了呢。不是尘埃落定的事干嘛让大家都知道。”

韦妃觉得她说的有理,又问道:“那郑瑛知道吗?”

唐安郡主故作神秘的样子,“话说到这份上,难道你就没想过,如果皇兄真认定郜国长公主是未来岳母,今天就不会不来了。”

今天宾朋众多,韦妃也是通过唐安才发现,宣王李诵确实不在。但按理说并不奇怪,宣王只是孙辈,郜国长公主这种宴席,太子出席其实更合理。然而,如果郜国公主府真的和东宫联姻,宣王不会不来。

“所以说,”唐安进行了总结,“不是生米要做成熟饭的事,我们还是冷静些,以免以后伤了和气。”

难为唐安郡主小小年纪,已经有如此眼界。韦妃心里暗自佩服。

小说《大唐顺宗和萧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