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寻接话,“皇宫流传出这种不光彩的事情,皇上应该不会彻查,估计到最后毁尸灭迹,终止谣传吧?”

李可舟认为,毁尸灭迹是肯定的,不过,要想谣言彻底平息,杜大人注定要背锅了。

杜汉卿跟很多京官不一样,起步低,初入仕途,就成了政治牺牲品。

他三十岁那年,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恰逢同期有好些世家子弟,留京指标本就少,先皇为了平衡各大家族之间的势力,虽然对他赞赏有加,但是也没有给他留京名额,派他到钱塘县当知县。

李可舟承认杜汉卿的仕途之路艰辛。不过,全国有那么多知县,像杜汉卿一样,走到礼部尚书位置的官员,仅他一人,这其中绝不是仅凭他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

他问李可毅,“钱塘离临京很远,你大姨和你大姨夫怎么认识的?”

李可毅小时候听娘亲讲过一些。当年外祖父跟随先皇南下,到江浙地区巡游,见风景好,几年后,他趁着休假的时间,带着妻儿老小前去游览。

私人出行,没有对外宣告,因此,见到钱塘县的另一番景象。当时,江浙正值梅雨季节,接连大雨,兰溪地区发生洪灾,大量难民涌入钱塘县。

杜汉卿不仅没有驱赶那些难民,而且还组织官员积极做好安置工作。

“外祖父认为我大姨夫是一个好官,但是不会做官,无法适应官场的勾心斗角,于是把我大姨许配给他,想借着这层关系拉他一把。我大姨夫太耿直了,从未利用这层关系,所以呀,后来,外祖父认为只管护住他的人身安全,不再管他是否往上升迁。”

当年黄河泛滥,朝廷正是需要用人之际,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有人举荐杜汉卿,说他有治水的经验,从此以后,他的名字才开始出现在先皇的视线里。被先皇派到黄河地区,整治泛滥,他超额完成任务,处置了一批贪官污吏,竟而被调到临京任职。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先皇正是看中了杜汉卿的才华与品性,任命他为太傅,教导太子。太子登基之后,他没有要帝师的头衔,立即主动提出到京外任职三年。

以往杜汉卿之所以总能逢凶化吉,说白了,与皇上的立场和目标是一致的。伴君如伴虎,现在杜汉卿坚持追查真相,而知道真相的皇上试图利用各种谣言掩盖皇家的丑闻,这回,杜汉卿肯定是凶多吉少。

皇后娘娘做的那些事,无论真假,已经影响到了皇家的颜面。堂堂的九五之尊的私生活,竟然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这种事情放在任何一个男人身上都无法忍受。不过,鉴于那些人背后的势力,皇上肯定不会一网打尽,投鼠忌器,最后还是像杜汉卿这样的老实人遭殃。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那些人现在死死咬住了杜汉卿,下一步会不会咬住李家、王家?现在还吃不准。

李可舟他们年轻一辈的人,非常害怕出现这样事情。那一夜,李可舟、李可寻和李可毅都没有睡觉。也许,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第二天早上,李可弘来了,在家里吃早饭的时候,传达了二伯交给李可舟和李可寻的任务,让他们继续去酒楼那边盯着。他带着弟弟妹妹去了杜府。

“姑姑,我娘去宫里了,二娘这两天也回不来,我们家那边也麻烦您抽空去看看。”

这句话验证了李可舟昨晚的猜想,问题严重,他当即做出决定,“这样吧,我晚上从酒楼那边回来之后,带着可毅一起回去看家。”

“今天白天,我招呼一些人,把家里收拾打扫一下,晚些时候也去那边。”

李而殊不明白家里人为什么突然都忙着打扫除尘,她接着慈安的话,说道,“姑姑,我们家不脏,我们家很干净的,不用打扫。”

慈安看着李而殊,只好跟她解释,担心家里没人,家里的丫鬟佣人干活不认真。李可弘考虑到自己更了解家里的情况,于是,跟慈安商量,先去他们家那边,等他把事情交代完了之后,再去杜府。

杜汉卿虽然现在身上有一堆麻烦事,他毕竟是当今皇上的师父,女儿还是宫里的妃子,只要皇上还没有下旨处罚他,那么他依然还是吏部尚书。

官场上,见风使舵之人不少,杜老太爷夜里过世,天还没亮,就已经有不少人前来祭拜了。

等李可弘带着妹妹到来时,杜府门外停满了各路官员的马车。

李而殊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紧紧地抓着哥哥的衣领,四处张望。

人多且杂,李可弘认为自己不一定能照顾到妹妹,见妹妹对这个环境非常陌生,“晴朗,你要不要回到府上,跟姑姑他们呆在一起”。

她摇摇头,坚决表示不要回去。这样的场面,对她而言,是新世界。她不认识这些人,也捋不清这些人的关系。

只是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样的场面,其实是危机四伏,她的人生也因为这场葬礼而发生了改变。
"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