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顺子进来拜见,递上锦盒,道:“万岁爷近日忙于朝政,很是挂念娘娘,着奴才送来这个。”

宋钰打开盒子,里头是一枚明黄穗子同心佩,底下还压着一张纸,展开来,便是他颜筋柳骨的字样。

上面正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他也学她,还剩一句“乃敢与君绝”没写出来,留待她去品评。

细看一番,底下还用朱砂笔缀了朵小红花。

这小红花也有渊源,她也是穿越过来才知道,原来皇帝竟然是小红花鼻祖。

他日常批折子最常用的话就是“朕知道了”,遇到十分得他赏识的臣子,他才会在这四个字后头加一朵小红花。

他在告诉她,她是十分得他看重之人。

皇后笑了笑,问:“万岁爷可还有什么话?”

小顺子答:“万岁爷说请您不必回信,怹这些日子忙,恐疏于对您的关照,但怹心里念着您,只盼您保重自身。怹还说,等下月中秋节的时候,必定过来陪您。”

这些话传进耳朵,仿佛将她一颗心镀了层蜜,甜得人发腻,她嘴角不自觉染了笑。

皇后道:“本宫知道了,你退下吧。”

此时屋子里只剩她一人,她走到东边临湖的窗子旁,看一轮弦月映在水面,时有清风拂来,将那弯月吹得皱了,树林子里虫鸣奏乐,但她依旧觉得静。

要是他在,就好了。

他会与她闲谈,说些小时候的趣事,说些朝堂里的趣事,他会逗她笑,故意惹她嗔怒。

或者什么都不说,就抱抱她也好。

她想亲口听他说那句:卿卿,我好想你。

上一次夜里他们互诉衷肠,竟是数日前的事情。

人说时光如流水,而她却有截然相反的感受,流水怎么会这么慢……

彤社在澄心园的第一次活动,就定在中秋夜,皇后与靖妃商议了好几日,终于有了个概论。

往年中秋节,就是拜月神,做月饼,吃团圆饭,看大戏这么几个流程。

通常都是钦天监测吉位,摆设供桌,供桌上放特制符纸、一个十斤重的大月饼、及其他的供奉物,由皇帝带着后宫众人念斋意、诵经文,祈求国泰民安。

中秋节前后几天都是做月饼的时间,用大小不同、纹饰不同的木模做上许多,馅饼形式也多样,甜的有豆沙、百果、莲蓉、枣泥、凤梨、椰仁等,咸的有五仁、蛋黄、金勾火腿等。

等做好了,皇帝一批批赏赐给嫔妃、朝臣以及宫中的太监宫女。

月饼是一种节令食品,吃只在次要,主要是借吃月饼,来博一个消病延年的好意头。

大家一起吃过团圆饭,昇平署便开始唱“承应戏”。

戏文无非就是应景的,每年都是《丹桂飘香 霓裳献舞》、《天街踏月憨儒拾桂》、《太平胜集》、《广寒法曲》、《草木衔恩》、《金山醉月》这些。

既然新建了彤社,就免了唱承应戏这一遭,改成后宫献礼。

当然,献礼也不能落于俗套,一个个轮番上去表演,总觉得缺少新意。

但如果整场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再把节目串起来,前后因果关联,情节性强,必然更有意思。

这就是皇后和靖妃讨论出的大概。

主题也想好了,就讲述一个家贫的妙龄女子,如何追寻富家少年郎的故事。

这其中涉及种种转场道具,很得花一番功夫。

还得安排嫔妃提前排演,以免宴会当晚出纰漏。

越近中秋,时间越是紧迫起来,皇后也开始忙得脚不沾地。
"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