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我只想做大明逍遥王》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俺叫刘可乐”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栽圳李时珍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第二日清晨朱栽圳已经困得不行了他的眼睛盯着丹炉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永寿宫大殿里,嘉靖帝站起身,打开了丹炉“当啷啷”一颗“仙丹”滚落在事先准备好的银盘之中朱栽圳装出一副道门虔诚信徒的样子,双手结太极阴阳印,举至眉际:“谢三清上仙赐丹”嘉靖帝伸出手,将仙丹放在了儿子朱栽圳的嘴边:“服下吧服下你的病就好了”朱栽圳将仙丹一口吞下,囫囵着咽了下去片刻后,后世葱省师大戏剧社骨干的演技上线...

我只想做大明逍遥王

阅读精彩章节


第二日,朱栽圳传王谕,巡视金陵城内各家大钱庄,南直隶抚台、藩台、臬台陪同。

赵贞吉知道朱栽圳这是冲着他来的。不过他倒是不怕。他身为南直隶的最高地方官,早就用了手段,让钱庄的所有进项都变成合法所得。恐怕就是户部的那群算盘精来核查,都查不出毛病。

所谓官商,古今如此。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灰色收入合法化。

大通钱庄内。

朱栽圳先让王国光查了钱庄的各项账目。

王国光用了半个时辰才看完厚厚的几本账册。他抬头说:“王爷,账目没有问题。照子也都有各有司衙门的官印,是真不假。”

有司衙门,即后世所说的有关部门。

赵贞吉得意的说:“王爷,下官早就跟您说过,我名下的钱庄生意都是合理合法的。于私,我是巨富。于公,我是清官!”

朱栽圳调笑道:“呵,身价大几百万两银子的清官?我长见识了。”

赵贞吉怒道:“王爷,查也查了。您是否该回驿馆了?您要是鸡蛋里挑骨头,为难下官。不好意思,下官要上奏朝廷,上奏裕王爷,就说您公报私仇,迫害地方官。”

朱栽圳面色一变:“你拿我三哥压我?”

赵贞吉趾高气昂的说:“并不算压您!郡王做事不公,裕王身为储君,是有权力拨乱反正的。下官身正不怕影子斜。裕王爷一定会在朝中替我说话!”

朱栽圳换了一副笑脸:“我跟赵巡抚都是在东南为朝廷做事,能有什么私仇呢?我这趟来贵钱庄啊,除了巡视还有另外一件事。最近我手头紧,打算兑点银子。”

赵贞吉道:“这事好办,请王爷拿银票吧。我的大通钱庄一向是即兑即换的。”

朱栽圳朝着王国光使了个眼色。王国光直接从袖中掏出十张共计一百万贯的宝钞,放在了桌上。

一场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抢劫,即将开始!

赵贞吉见到宝钞愣了半晌才开口:“王爷,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栽圳道:“我已经说了,兑银子。”

赵贞吉恍然大悟:朱栽圳的确是来找茬的。查账只是走过场,拿宝钞兑银子才是杀招。

他皱着眉头,拿起那十张宝钞数了数:“一共一百万贯。按照市价可以兑银一千两。不过既然王爷说缺银子,就让大通钱庄破个例,给你兑一万两。”

朱栽圳默不作声。好像是在等待着谁。

就在此时,胡宗宪来了!他的身后跟着十几位金陵都察院的御史,这些人个个七老八十,满头白发。

永乐帝迁都,在金陵设置了留守六部、留守三法司。这些留守衙门没有什么实权,又被称为养老衙门。

金陵都察院的御史,大部分是上了年纪,干不了什么实事的清流派老头子。这帮人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顶着“道德”和“祖制”的名义,骂这个、喷那个。

这些人既像后世的记者,又像后世的键盘侠。

朱栽圳沉默不言,等得就是这些“记者”们的到来!

朱栽圳朝着御史们一拱手:“诸位,今日我来大通钱庄,以宝钞兑白银。官价一贯兑一两乃是祖制。赵抚台却跟我说,一百万贯只能兑一万两!赵抚台这不是明摆着违抗祖制嘛?需知,祖制大于天啊!”

御史老头们纷纷附和:“对啊,祖制即是法,即是天。不遵祖制就是枉法欺天。”

“不遵祖制就是无道,无德!”

“大明钱制,太祖所定,应该遵循!”

小说《我只想做大明逍遥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