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修真《风歌夜行》是由作者“渔火晚舟”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江一凡秦离殇,其中内容简介:直到有一次在他用尽全身力气抡起那个他看着有吓人的铁锤的时候,恰好,那个好为人师的陈大汉刚好站在了边上......被陈大汉赶回家后,少年又拿着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四十二枚铜钱,在镇西口孙二娘那花了三十一枚,买了一剂专治跌打的草药,送去陈师父那。想挽回这份来之不易的生计,结果,草药是收了,打铁这个活计,陈...

风歌夜行

免费试读

五月、五月五 ,端阳日,采艾蒿,吃龙棕。

“远朝沧海殊无碍 横贯九曲自不浑”,济水的苍穹在暮雨的洗礼下显得更加的昏暗、阴沉,极像是那位投江的先贤在向这片苍茫大地泣诉着对他的不公。

浑浊的江水随着曲折的河道咆哮而下,不知流向何方,淅淅沥沥的冷雨洗净了江边那株苍老的柳树上积堆已久的尘埃,也洗净了暮云这处小镇的街道.......

这处连追寻历史都不知追溯至何处的小镇子,人口并不多,星星点点般的百十来户人家,在诺大个镇子里也分散得点点星星,按大庆对地县乡镇的划分,其实这远远不够一个镇的人口

可这个镇子即便是当时大庆那位开疆裂土,立国封候,被称为天下将才共一石,其独占九斗半,只留半斗分天下的赵大天子,也曾亲自下旨,此处名为暮云的小镇子,永不降域.....

镇子的西头便是这条每年一逢五月便咆哮不止的济水,每逢这日便是江水茫茫,一片浊黄,舟不能渡,人不能行,那江水奔腾如脱缰的野马,像是随时可以踏平这个平平无奇的小镇。

每每这时,镇里的大人无不叮嘱着自家小孩不要去江边玩耍,就连平日里来去自如的几家水性极好的渔家人,也早把渔船拖上了岸边,每每这时在这江边路过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便被那浊汤卷了下去,仿若这水里藏了吃人的妖怪一般,这时这江水边便是静寂得只听得见那江水的咆哮跟飘零的风雨声.....

与往年的静寂不一样的是,今日那株孤立在江边的老柳树下,还静寂的站了一个人,一身浆洗得泛白的长衫早已经全被雨水打湿了,那单薄的身子在这还犹未退去冬寒的时日里,尤显孤零。

细看下,却是一不及弱冠年纪的少年,只见他双手背在身后,手握着一支洁白的玉笛,那冰冷的雨水顺着鬓角,随着他那苍白而又坚毅的脸颊静静滑落至他的衣襟。

一阵寒风拂过,像是打乱了雨水滑落的轨迹,他微微眯了眯眼,良久,低头轻轻的叹息了声。随即便转身慢慢朝小镇子西边那条街道走去.....

少年慢慢走过镇子西边的路口,一路有人与其相熟地打着招呼,看得出少年在小镇的人缘极好。

少年淡淡的浅笑着,逢人便微微点头,以示回应。但见大家对少年不撑油伞淋着雨的事情好像很是习惯一般,也不见有人提醒。

直至少年身影慢慢走入镇子北边那座小小院落,才会有不少老人家像是在为少年惋惜些什么,轻轻的摇头叹气....

这个镇子的终头,是一条苍耸入云的山脉,这条山脉把整个小镇团团环抱在其中,不见其高,远远望去,只显现出云层下方的那层层刺目的白,镇北的这座小小院落,便是座落在小镇最北的这座山的下方.院内种满了青竹.院门处一条石板铺就的小道,贯穿整个镇子.

少年轻轻推开了这座种满青竹小院的扉门,慢慢走了进去,就如他之前在那株柳树下那般,还是那么孤寂。

少年名江一凡,五年前某个深夜,那个带他来这,却没隔多久便又把他丢在这里老头子说,五年后的端阳日,他会从那株老柳树那里回来。

少年其实是不信的,但心底又带有一些说不清的期盼,怎么说也是老头子把他拉扯这么大的,在怎么不靠谱,他总归得叫声爷爷

但是期昐也就那么多,老头子的不靠谱,早已经深深刻入少年的骨子里,他庆幸他能活到现在,没有因为老头子的不靠谱早早夭折.

回到屋内,少年换了身干净的衣裳,那支随手丢在桌上的玉笛,斜插在腰襟上,看着案上那还未抄写完的书,拿起了笔继续抄写起来

这是少年谋活的生路,老头子走的时候并未给他留下一纹银钱,待老头子走后,他才想起他还得过活,于是,少年为了不饿肚子,不得不到处去询讨生计.

他去过东档口那个打铁的陈姓汉子那当学徒,包吃,还一天三枚铜币。

刚开始只是帮忙添添炭火,拉拉那个快散架的橐籥,然后陈大汉还能在一旁,一边抡起那柄不知多重的大铁锤,一边教他什么叫:粘、拖、冲.......等手法。

本来在少年想来这便是极好的生计了,至少陈大汉说,等他死了,这个打铁的铺子便可以给他,少年划算着,虽然等他死了估摸着须得很久,但是好歹以后总不至于挨饿。

直到有一次在他用尽全身力气抡起那个他看着有吓人的铁锤的时候,恰好,那个好为人师的陈大汉刚好站在了边上......

被陈大汉赶回家后,少年又拿着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四十二枚铜钱,在镇西口孙二娘那花了三十一枚,买了一剂专治跌打的草药,送去陈师父那。

想挽回这份来之不易的生计,结果,草药是收了,打铁这个活计,陈师父是死活都不愿让他做了。

原本少年是想证明一下那只是个意外,在看到少年憋红了脸吃力的举起铁锤后,瘸着一只脚的陈大汉蹦到炉边,刚想帮一下手。

结果少年没吃住力,手一松,刚好落在炉边,顺势便让陈大汉坐上了那把摆在炉边落满了灰尘的大椅上。

少年极其无辜的看着那抱着双腿,疼得龇牙咧嘴的陈大汉,只好默默的回到小镇的西档口叫孙二娘带着药箱过去了......

丢了那份可以求得生计的活,少年想着要不然去孙二娘那里,想寻得一个药童的活计,自己多少看过几本医书。

结果孙二娘,只是静静的看着他,满眼都是怀疑.....

少年还想过去找那下水捕鱼的汉子,合计着不行学学捕鱼也行,可人家说他不是那块料,不熟水性不能下水....

在到处碰壁之后,少年正思来寻去,一脸愁容不知做啥去时,那个住在镇东头最大宅子里的二愣子,火急火燎的找到了他,说私塾里那教书先生,要找一个抄书的,要他去试试。

二愣姓夏名寒,是镇上的大户人家,也是少年来到这个镇子后第一个认识的人,认识的过程有些许坎坷,许是在镇上跋扈惯了,看到有新的小朋友到来,便带着一群小孩围着少年,一副孩子王的样子。

在老头的授意下被少年按着跟那道上的老石板来了几次亲密接触后,用他的话说,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从此成为了少年关系极好的朋友

自从认识少年后,便口口声声叫少年大哥,少年如此便成为镇北镇西的孩子王,只是少年从未履行过这份职责以及当孩子王的觉悟.....

少年那次是第一次见这位叫墨先生的教书先生的,也是第一次踏入这个镇子唯一的私塾

私塾不小,也不算太大,相比于他住的那个小院便算是大得多了,私塾内各种事物都井井有条,除了学子们坐读的几间竹房,剩下的那几间房里便整齐的摆放满了许多书籍。

少年对这几处书屋是极为喜欢的,就像他对这位先生的印像一样也是极好的

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一袭淡蓝色夫子服,端坐在那,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这让少年对书中君子的描述充分的肯定了,原来大抵上“陌上人如玉”这类词语还是没有完全骗人

对于二愣子带他来这抄书的事,先生好像并不意外,想来怕是这位先生对少年的印象也不错,或是有提前授意,不然以他这个结拜义弟见到先生便逃也似的躲开行为,少年是决计不会相信, 是他想到自己的生计问题,所以才给他谋这么一份抄书的活计的。

只是初见,先生便定下来要少年抄书的这份活,当时这位先生并未多说什么,只不过微笑着要少年在案台边抄写了几章《子语》上的章节,还亲自为少年斟了一杯茶然,后又由衷的赞誉了少年写得一手好字。

往往这时候少年便会想起那个老头子唯一的好了,虽说不靠谱,但对他读书写字的事情是极为严格的,用老头子的话说,书看得多了自然便记住了,字写得多了自然便知书中所写为何物了

所以,他往往是看过一本书,便要抄写一本,老头子消失了五年。但是这个习惯他还是保留得很好。

只是茶的味道并不如何好,少年是觉得味道有些苦

远远没有老头子那脏兮兮的酒葫芦里倒出来的三两黄汤好喝,所以往后,少年只借书,阅书,抄书,不管先生泡茶的动作在如何优雅赏目,少年也只是拿送完东西便走,在他看来这茶汤是远远不如那美酒的.......

自他每五日抄写一本书送至私塾之后,少年便有了一份算得轻松的活计,每本计七文钱,每月可得四十来枚铜钱,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除了吃的外,有时还能去镇西头,打上二两回来,虽比不得老头子那酒,但总归是比没有好....

小说《风歌夜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